
如下圖所示,在一片高致密的氧化鋯固體電解質的兩側,用燒結的方法制成幾微米到幾十微米厚的多孔鉑層作為電極,再在電極上焊上鉑絲作為引線,就構成了氧濃差電池。如果電池左側通入參比氣體(空氣),其氧分壓為P0;電池右側通入被測氣體,其氧分壓為P1。

設P0>P1,在高溫下(650~850℃),氧就會從分壓大的P0側向分壓小的P1側擴散,這種擴散,不是氧分子透過氧化鋯從P0側到P1側,而是氧分子電離成氧離子后通過氧化鋯的過程。在750℃左右的高溫中,在鉑電極的催化作用下,在電池的P0側發生還原反應,一個氧分子從鉑電極取得4個電子,變成兩個氧離子(O2-) 進入電解質,即:

P0側的鉑電極由于大量給出電子而帶正電,成為氧濃差電池的正極或陽極。
這些氧離子進入電解質后,通過晶體中的空穴向前運動到達右側的鉑電極,在電池的P1側發生氧化反應,氧離子在鉑電極上釋放電子并結合成氧分子析出,即:

P1側的鉑電極由于大量得到電子而帶負電,成為氧濃差電池的負極或陰極。
這樣在兩個電極上由于正負電荷的堆積而形成一個電勢,稱之為氧濃差電動勢。當用導線將兩個電極連成電路時,負極上的電子就會通過外電路流到正極,再供給氧分子形成氧離子,電路中就有電流通過。
氧濃差電動勢的大小,與氧化鋯固體電解質兩側氣體中的氧濃度有關。通過理論分析和試驗證實,它們的關系可用能斯特方程式表示:

式中E為氧濃差電動勢,V;R為氣體常數,8.315J/(mol·K);T為氣體的絕對溫度,273+t(t為實際工作溫度,℃ );F為法拉第常數,96500C/mol;n為參加反應的電子數(對氧而言,n=4);P0為參比側的氧分壓;P1被測氣體的氧分壓。
如被測氣體的總壓力與參比氣體的總壓力相同,則上式可改寫為:

式中c0為參比氣中氧的體積分數;c1為被測氣體中氧的體積分數。
從上式可以看出,當參比氣體中的氧含量c0一定時,氧濃度差電動勢僅是被測氣體中氧含量c1和溫度T的函數。把上式的自然對數換為常用對數,得

若氧濃差電池的工作溫度為750℃, c0為20.8%,則電池的氧濃差電動勢E為

公式

按式公式計算得出的氧化鋯探頭理論電勢輸出值見下表。


相關閱讀
◆氧化鋯氧量分析儀十問十答
◆三張圖弄懂氧化鋯氧量分析儀典型系統配置
◆如何進行氧化鋯氧量分析儀標定方法及參數設置